配资炒股平台排名 1972年日本考察攀钢,用优质钢材换取废弃炉渣,周总理:坚决不换_攀枝花_我国_高炉

发布日期:2025-04-13 点击次数:59

配资炒股平台排名 1972年日本考察攀钢,用优质钢材换取废弃炉渣,周总理:坚决不换_攀枝花_我国_高炉

1972年配资炒股平台排名,中日邦交正常化,两国关系开启了新的篇章。

在那个历史性的时刻,日本代表团奉命开启首次访华之旅。

而他们的第一站,却选择了一个令人意外的地方——四川省攀枝花市的攀枝花钢铁厂。

攀枝花,是一座因钢而生的城市,是我国三线建设时期崛起的重要工业基地。

日本代表团抵达攀钢后,在参观过程中,他们突然提出了一个令人费解的请求:

“我们愿意用造价更加昂贵的优质钢材,换取你们炼废的高炉渣。”

那一提议让当时在场的攀钢领导们感到困惑,后来在请示了周公后,周公亲笔批示:“坚决不换。”

那么,日本为何要用优质钢材换取我们的炼钢肥料呢?这背后又有着怎样的“阴谋”呢?

展开剩余87%中国工业标志“攀钢”

1949年新中国成立后,我国充分吸取了过去的经验教训,在立足于农业大国的基础上,开始大力发展重工业。

在重工业方面,我国拥有得天独厚的优势,因为我国自古以来就是一个地大物博的资源大国。

当时我国已探明的煤炭储量高达1800亿吨,可能满足我国开采上百年,甚至还能出口赚外汇。

与此同时,我国地质部门还在四川金沙江畔的攀枝花市,探明了一座大型铁矿。

收到此消息后,我国高层十分开心。有了铁矿我们就可以炼钢,钢材是一切工业发展的基础原材料,没有钢材,就谈不上工业化。

为此,上世纪60年代中期,我国开始在攀枝花建设了我国第一座大型钢铁企业,“攀枝花钢铁厂”。

当时建设攀枝花钢铁厂有三个原因:

1、当时正值冷战时期,国际形势复杂多变,我们需要应对可能的战争威胁。

2、攀枝花拥有丰富的矿产资源和地理位置。铁矿储量极大,且比邻金沙江,炼钢时可以直接调取金沙江的水。

3、我国的战略需要。攀钢的建设不仅打破中国钢铁工业“北多南少、东重西轻”的布局,更为西南地区的经济发展提供有力支撑。

1965年,来自全国各地的建设大军齐聚攀枝花,开始了艰苦卓绝的建设工作。

当时,攀枝花还是一片荒芜的不毛之地,建设者们面临着极其艰苦的自然条件和匮乏的物资供应。

然而,他们凭借着“不想爹,不想妈,一心建设攀枝花”的坚定信念,肩挑背扛,战天斗地,仅用5年时间就建成了年产150万吨钢的综合生产能力。

且攀钢一期工程的建设还创造了多个奇迹:

弄弄坪主厂区的设计者们在面积仅有2.5平方公里、高差达80米的狭窄山坡上。

采用“竖向布局法”,精心布局了14万吨重的设备,吨钢占地面积仅0.4平方米,被誉为“象牙微雕钢城”,这一设计在世界钢铁史上绝无仅有。

此外,攀钢还创造了多个“中国第一”,如第一台国产最大130㎡烧结机、第一座国产最大焦炉炭化室等。

1970年7月1号,党的49岁生日之际,攀钢基本可以实现炼铁系统投产,彻底具备了发展为我国重要工业基地的一切先决条件。

当攀钢第一座高炉正式投入使用,并炼化出第一炉钢水的时候,举国震动,国家高层喜笑颜开,人民大众欢欣起舞。

要知道,新中国成立后,一直处于欧美的制裁和打压之下,攀钢的投产,标志着我国正式走上了工业化。

日本代表团考察“攀钢”

1972年,中美关系破冰,美国总统尼克松访华后,日本也迅速调整对华政策。

9月29日,中日两国在北京签署了《中日联合声明》,正式恢复外交关系。

此后,两国之间的交流逐渐增多,日本派遣了多个考察团来华访问,其中一支考察团的目的地是四川省攀枝花市的攀枝花钢铁厂。

当时对于日本考察我国攀钢,我国就有些诧异。

毕竟与我们相比,当时日本的钢铁冶炼技术要成熟的多,他们为何还要考察我们的攀钢生产线呢?

虽然起初我们不太了解,但还是热情地招待了日本代表团。另外,还想通过与日本科技人员的交流,学习一定的技术。

话说,日本考察团抵达攀钢后,对我国的高炉生产线和设备并不感兴趣,而对那些堆积如山的废弃高炉渣表现出了异常的关注。

高炉渣,是钢铁冶炼过程中产生的固体废物,当时在中国被视为无用的废料,通常被倾倒或用于建筑路基。

起初,日本代表团先是询问了我们对高炉渣的处理方法,在得到我们都是倾倒的答案后,他们表现的有些兴奋,而又有些遗憾。

后来,他们在小范围讨论后,他们提出要花高价钱收购高炉渣。当时接待人员不知道日本考察团背后的目的,不敢贸然作答。

当考察团看到接待人员面有难色后,又赶紧追加了条件:

“如果可以的话,我们日本愿意用更加优质的钢材,换取你们的废弃高炉渣。”

日本代表的话让攀钢的领导干部和工人更加摸不着头脑,因为在当时,优质钢材的价值非常高,远非现在可以比拟。

用高质量的优质钢材换取没人要的废弃高炉渣?日本人这是在送温暖?这亏本的生意他们真的会做吗?

日本代表团背后的“阴谋”

当时有人认为这是一笔稳赚不赔的买卖,因为优质钢材在当时是非常稀缺的资源。

但攀钢的领导层意识到事情可能并不简单,最终决定将此事上报高层。

周公接到报告后,敏锐地察觉到日本人的真正意图。

他意识到,那些废弃的高炉渣中可能蕴含着巨大的价值,日本人试图通过换取高炉渣获取其中的价值。

最后周公果断批示:“坚决不能交换!”。同时,他指示国内冶金、地质等部门的专家对高炉渣的成分进行深入研究。

很快,中科院和中国矿冶研究院的专家们对高炉渣进行研究后发现,攀枝花炼钢所用的铁矿石是钒钛磁铁矿。

那种矿石经过高炉冶炼后,残留的高炉渣中依然含有大量难以分解的稀有矿产资源,尤其是钛和硅元素。

甚至还有珍贵的稀土资源。

要知道,钛和硅元素是航空工业、医疗器械等行业不可或缺的材料;而稀土资源更是战斗机、导弹和超导等高科技武器的必备要素。

因此,高炉渣中提取的那些珍贵物质,对于一个国家的科技发展而言,具有极其重要的战略意义。

20世纪70年代,日本的精细化提炼技术在美国的帮助下已经位居世界前列。

由此,日本人想花费高价购买我国攀枝花的废弃高炉渣,应该有两个目的:

1、二次提纯,得到其中的钛、硅元素和珍贵稀土资源。

2、将那些废弃的高炉渣运回日本进行储藏,以备将来不时之需。

万幸的是,周公高瞻远瞩,直接果断地拒绝了日本人的交易请求。那一决策不仅保住了国家的战略资源,更为子孙后代留下了宝贵的财富。

读者们配资炒股平台排名,关于“周公拒绝日本要高炉渣的背后”,大家怎么看?如果喜欢本文章,请分享收藏哦~

发布于:山西省

热点资讯

推荐资讯